全市审计机关全力开展研究型审计探索和实践:把研究贯穿于工作全过程,落实到各环节,既作为基本前置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线研究立项、实施审计,又作为基本方法论,沿着“资金-项目-政策-政治”这条线分析提炼、提出建议,做到一条主线双向贯通、首尾循环、正反可逆。一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加强宣传引导,使审计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实现研究与实践互促共进,进一步提升审计干部业务能力、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成果的层次和水平,使审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的重要举措。二是完善制度,建立机制。探索建立研究型审计的工作机制及考核评价标准,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制定相关制度,明确研究型审计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等内容,为开展研究型审计工作开展谋篇定势;建立健全研究型审计的工作机制、工作程序、成果评价标准等。三是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在审计工作的全流程、全领域强化研究型思维。审计局每个业务科室(中心)都要结合年度审计项目,紧扣领导关注点、社会热点、民生难点、改革堵点的项目,确立一个研究课题。分管领导在项目计划制定、现场实施、问题原因分析、审计建议、成果利用等方面加强指导和督促。四是把握重点,精准发力。要深入研究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战略考量、实践要求;深入研究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及目标任务;深入研究审计发现的具体问题以及推动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审前”认真研究相关政策背景、难点痛点堵点,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审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重点审计事项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的大背景下审视,力求更精确地揭示问题;“审后”要精准地提出审计建议,审计建议既要推动具体问题整改,还要举一反三,促进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