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有着公正严明的纪律和制度,职工政治觉悟较高,在内部审计绩效管理方面尤为严苛,审计工作在围绕财务资金管理的核心基础上扩大了工作范围,考核项目的标准不仅为审计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也会综合考虑绩效指标。受考核关系等因素影响容易阻碍审计结果,因此采取了重视内部审计绩效、成立独立的审计机构、改革内部审计方法、健全内部审计绩效管理制度等方法,进行内部审计绩效管理的改革和升级,使各部门和职工能够有效对接和辅助审计工作的落实。
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受管理制度缺失、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不足、管理技术落后等因素影响,存在绩效指标过于单一、考核关系不合理、考核项目不稳定等问题,不但绩效管理效果不佳,职工凝聚力不强,造成单位业务的服务质量低下和考核项目无效的问题,还会影响机关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质量和创新发展水平。因此相关领导应重视内部审计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和资金支持,必要时还可以申请上级进行专业审计人员调派,以提高内部审计绩效。
1.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绩效管理的难点
1.1绩效指标过于单一
绩效指标能够为内部审计目标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估体系是内部审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延续简单参照内部审计计划实际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依据的现象,而忽视对绩效指标的重视,造成绩效指标过于单一,也不利于考核关系的科学合理,使内部审计无法拥有独立决策权,不能就服务质量进行正确客观的评判。在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绩效管理时,绩效指标的单一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因素,加之相关领导的重事务而忽绩效的管理理念,常会出现干预内部审计工作的现象,而对规范化和统一化的内部审计绩效管理改革和绩效指标更新带来了阻碍。
1.2考核项目不稳定
为了保障绩效考核的时效性和精准性,会按照内部审计目标设置项目考核目标,然而在实际考核项目过程中,其整体考核效果存在无法衡量绩效管理的问题,影响内部审计绩效管理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阻碍了内部审计的约束效果,加之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存在管理制度缺失和评价体系不合理等问题,都为考核项目不稳定提供了不良契机。部分机关事业单位虽然考核项目落实效果较好,但是由于缺乏全单位公示,使内部审计绩效结果仅少数人能看到,而缺乏清晰明了的全体职工知情权,也影响绩效考核管理力度,缺乏全体职工的互相监督容易造成内部审计绩效结果无效的问题,不利于内部审计绩效管理的公平和公正严明。
2.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绩效的有效措施
2.1重视内部审计绩效
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应从己做起重视内部审计绩效,以支持内部审计绩效管理工作,并面向全体职工普及和宣传相关管理制度知识,形成全体职工积极配合绩效管理的氛围,并使全体职工能够自觉的支持内部审计绩效管理工作,而以正其身较少职工浑水摸鱼、职业倦怠等问题的发生,使职工清晰的认识到绩效考核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配合赏罚分明的单位管理,更是为了提高单位整体的凝聚力,提升单位内控水平和促进单位管理模式的可持续化发展。例如:定期开展内部审计研讨会、座谈会、表彰大会等,以总结经验教训和分析管理漏洞问题,根据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针对性的落实内部审计绩效管理办法;相关领导应以身作则提高思想认识,将传统的以事务为横梁标准的利益现象合理把控,以长远发展的眼光支持内部审计工作,落实绩效考核管理标准,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依法依规行驶审计权利,保障绩效考核的公平和公正等。
2.2成立独立的审计机构
为了保障绩效指标全面、审计关系合理、审计项目稳定,还应成立独立的审计机构,以专业的审计队伍、健全的管理制度、其它部门的辅助配合等保障内部审计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首先应储备充足的专业审计人员和设立专项内部审计资金,以构建一支能够独立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的队伍,保障审计工作能够行驶合法合规权利,不受考核关系不合理等因素制约,同时解决职工的薪资福利待遇问题,也使内部审计人员拥有独立的财政支配能力。其次建立专门的监察机构,以提升内部审计绩效管理的职权独立性,在配合机关事业单位宏观调控的内控管理基础上,行驶对全体职工绩效和单位财务资金活动的单独管控。坚持始终以内部审计绩效管理为主要方向,并兼邀人事部、纪律检查部等相关工作部门进行辅助配合,以确保内部审计绩效管理的准确性、稳定性、时效性,使每个职工都能够参与到内部审计体系中,使每个职工都能够本着对内部设计工作全权负责任的心态,监督和配合内部审计绩效的落实情况,进而提高单位整体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最后更具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职工规模进行职责划分,以避免因编制稀缺而导致岗位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如果工作量较大还可以向上级申请派遣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支援。
2.3改革内部审计方法
机关事业单位应总结以往工作经验教训,在查遗补漏的基础上推陈逐新,根据单位业务性质和内控管理标准,精准定位内部审计绩效管理模式,改革内部审计方法和手段,增加绩效管理的科学合理性,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方案,以促进全体职工业务能力的提高和加快审计队伍的技术革新,进而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改革内部审计方法的过程中切记套用和惯用,应注重对审计人员的创新意识培养和不断升级信息化管理系统,鼓励和支持审计人员合理的工作意见和建议,提倡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等解决内部审计绩效管理的困难和问题,注重审计监察和检查,以周期性检查配合精细化监察管理等,围绕财政监察扩大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响应单位内控管理的号召,并提升绩效管理效果。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决定审计工作质量,还应加强对其培训和再教育方面的管理和支持,以培养之一综合素质水平完善的审计队伍,实现对各内部审计绩效管理难点的逐一突破。
2.4健全内部审计绩效管理制度
针对内部审计绩效管理的各方面难点分析,究其原因主要为管理制度的缺失,影响了审计工作流程的有序开展,还应根据实际单位业务情况和发展方向,健全内部审计绩效管理制度,精细化制定和管理绩效指标、明确考核关系、落实考核项目等,提高内部审计绩效质量的前提下,提升单位整体的服务质量。例如:严格按照人员支出标准进行岗位储备和薪资结构调整、非特殊情况下按照定额标准进行公用支出批示、根据实际情况落实专款专用项目支出等财政资金管理标准,落实相关内部审计绩效管理制度条例,并借助行政管理权力,解决领导干预等影响审计工作开展的困难,保障审计工作的公平和公正,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执行,以制度化、程度化、规范化、全面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保障内部审计绩效管理的可持续化发展。
机关事业单位受编制稳定和财政资金相对充沛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问题,加之内部审计绩效对职工的激励效果和监察效果不明显,容易出现管理力度不足和管理漏洞较多的弊端。机关事业单位应构建独立的审计机制,将复杂纷乱的审计工作拨乱反正,使全体职工都能够参与到审计工作中,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自觉的服务意识,并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审计队伍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进而保障内部审计绩效管理的科学合理和合法合规。
白山市审计局 王志真